「漂浮地層計畫」試圖以收集台灣海邊的保麗龍廢棄物,並將其仿製成石頭做為計畫的起點,以地質的角度探索人類的痕跡。

作品使用透明的彈性支架,模擬飄浮在空間中的地層,用「漂浮物」描述現代垃圾議題的嚴重性、「地層」想像從未來觀看現在的模樣。

泥盆紀時,植物的纖維跟今日的塑膠一樣難以被分解,這件作品轉化保麗龍作為人工產物的形象,嘗試以脫離人類中心主義的角度來思考末世與未來的形貌。

漂浮地層計畫_介紹
金門的海邊到處隨處可見保麗龍浮具以及保麗龍箱。在2023金門的駐村期間,我們開始實驗保麗龍作為創作媒材的可能性,並製作出有石頭質感的作品。
漂浮地層計畫_介紹
追溯保麗龍的歷史,其原料苯乙烯最早是從蘇合香脂( Levant styrax )中提煉出來的。而泥盆紀時,植物的纖維跟今日的塑膠一樣難以被分解,甚至成為了滅絕的原因之一。這樣的背景下,自然產物與垃圾的定義開始變得模糊。